威廉官网首页
服务热线全国服务热线:

13668832366

威廉希尔官网登录

【极致能效先锋企业】宁波钢铁:管理+技术节能 探索全工序极致能效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2-05 09:57:05 新闻来源:威廉官网首页


  “创建‘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企业’,极大提升了宁波钢铁(以下简称宁钢)节能降碳技术水平及管理上的水准,逐步降低了能源成本;同时,通过开展一系列全面、规范、细致的能源管理工作,规范数据采集核算,强化检化验工作,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瞿涛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在创建“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企业”过程中,宁钢先后荣获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无废工厂等称号,炼焦工序获工信部2023年度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等荣誉。经过努力,宁钢焦化工序、高炉工序、转炉工序3个工序能耗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分别为107.15千克标准煤/吨、360.26千克标准煤/吨和-30.64千克标准煤/吨。

  在创建“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企业”之初,宁钢就成立了以董事长、总经理为双组长,分管副总经理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3个工作专班及3个协同工作组;设立专项正负激励考评机制,签订极致能效工程目标责任书;按照“目标化、责任化、项目化、清单化”要求,统筹推进能效标杆示范企业创建工作。

  该公司通过全面对照中钢协极致能效“三清单、两标准、一系统”,梳理不足,分别从技术节能、结构节能、管理节能、设备升级、界面优化、操作规范等方面明确措施要求;全流程、全系统、常态化对标兄弟钢厂先进经验做法,各类成果及时转化落地;通过系统优化诊断,分工序挖掘潜力,按照极致能效六大路径对余热余能资源吃干榨尽。

  同时,该公司完善智慧能源系统及工业碳数据云计算平台,完善能源消耗、能源成本、能源计量等预测预警及异常响应;持续优化能源管理体系,规范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和验收,提升能耗核算科学性;加强日常能源监察考核,积极开展节能降碳宣传培训,构建全员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李广军是该公司能源环保部能源管理处主任工程师,从事能源管理工作已20多年,被同事们称为能源管理“数据库”。从能源数据采集、分析到策略制订与执行,每一个环节,李广军及小组成员都力求精准高效。该团队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研分析,推动实施了一系列节能改造项目,为工序能效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李广军还积极参加京唐预验收、湛江钢铁的现场验收,学习先进经验,提前发现宁钢有几率存在的技术措施、能源计量、数据验证、煤焦及煤气检化验等问题,查缺补漏,加强完善能源管理体系。

  在“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企业”数据验证过程中,在李广军团队的努力下,该公司所有数据真实、准确、可靠,并在系统里可追溯、可查询,为现场验收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近3年来,宁钢持续深耕节能降碳管理,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既抱西瓜,也捡芝麻”,通过深入分析和统筹规划,引入节能降碳前沿技术,采用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科研项目、合理化建议等形式,全方面推进技术节能。

  该公司结合关键装备升级改造构建智慧高炉制造体系,采用人工智能、智能算法、专家规则等先进的技术实现高炉智能化操作、智能化控制以及智能化诊断,基于此开发的《高效长寿高炉智能感知及智慧操作指导系统》已列入中钢协《钢铁极致能效工程能力清单(2023版)》。同时,该公司组织跨部门专业团队先后实施了上升管余热回收技术、高炉槽下废钢上料系统、OG蒸汽蓄热器升级改造、热轧烟气余热利用及脱硫一体化改造、超一级能效空压站建设、高炉煤气柜改造、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以及电化学储能、厂房屋顶光伏建设、燃油重卡改电动重卡、高炉热风炉智能燃烧控制管理系统改造等项目,促进全流程节能降碳。

  目前,宁波钢铁与12家节能服务企业合作和正在实施能源管理项目15个,大大降低了能源成本,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在创建“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企业”过程中,该公司共计实施应用重点节能降碳技术31项,总投资约4.3亿元,年节能量超过2.7万吨标准煤,促进了用能结构及原料结构优化调整,管理上的水准及技术水平提升。

  放眼未来,瞿涛表示,宁钢将在产品研制、关键技术攻关和前沿性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大投入,坚持以极致能效工程为抓手,全方面推进低碳工艺优化提升,多措并举节能降碳,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通过源头减量、过程控量、末端治理等模式,全方面推进极致能效,深入推动节能降碳示范技术应用,常态化落实标杆示范企业能源管理;二是深化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开发,跟踪降碳核心研发技术,推进实施宁钢碳达峰专项行动方案;三是聚焦能源结构调整,强化能源精细管控;持续拓展区域协同节能增效,深化区域能源、资源互供,探索耦合发展新路径,为行业示范做好表率、当好先锋,为钢铁行业全方面实施极致能效工程做出新贡献。

上一篇: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发明电蒸汽蓄热器发电系统推动风能储存技术革新
下一篇: 海尔智家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用于储能设备的液冷体系及储能体系”

相关文章